Blog
玩什麼總結

S1EP0 - 玩什麼總結

比我想的還要困難。

第零集(EP0)的製作,在經歷了起稿、試錄、修改,之後,再重新錄了幾次之後,在沒有覺得很完美的情況下,還是把它上傳出去了。

S1EP0 - 玩什麼總結 (opens in a new tab)

不過,本來就沒有想過一開始能做的完美,只要能做出來一個基本,丟出去,自己看看,再聽聽別人的回饋,這樣的話,我想⋯⋯ 應該錄個20集之後可以達到自己的標準吧(笑)。


在這篇預告裡面, 我嘗試幫這個Podcast定調, 但是有一點失敗, 失敗的點在於唸稿的感覺太重了,本來還希望是可以很隨意地談談自己的想法,但是發現做不到。 但成功的地方在於,總算可以把自己想說的事情用聲音的方式說出來。

Podcast,作為一個媒介,其實很適合這樣的主題。

之前在想著聲音跟影片之間的差異的時候,只有想到資訊量的差異。 影片是視覺加上聽覺,而聲音只有佔用人的聽覺而已。 視覺的資訊量本身就已經是大過聽覺好幾倍了,而人的感覺很大部分是依賴視覺。 本來想想,再怎麼樣都是聲音的媒介吃虧啊⋯⋯但結果不是。

在近年的資訊爆炸時代,大家開始搶奪人的注意力,而在資訊的頻寬越來越大,越來越便宜,導致越來越普及。創作內容的人就站在這個風口上努力地利用視覺來攻佔人的注意力。 如果你在問,為什麼要搶注意力? 因為注意力 = 錢💰 (opens in a new tab)

而在過去幾年,Podcast在台灣並沒有火起來。

但現在,卻是創作者及各大媒體爭相想搶奪的領域。


我自己是從年初的時候慢慢開始聽中文的Podcast,從科技島讀 Podcast (opens in a new tab)開始,到因為選戰還有國際情勢開始聽敏迪選讀 (opens in a new tab)還有百靈果News (opens in a new tab)

而從兩三個月前開始,整個台灣的Podcast感覺忽然蓬勃發展,也讓大家開始討論為什麼是現在開始火。

很多人分析有一個原因是因為藍芽耳機的普及 (opens in a new tab)以及其他時代的因素,像是錄音及Hosting服務變得更容易取得。

但從內容的角度來看,以我個人的經驗,是因為單純用聲音這個媒介的特性。 在上述幾個Podcasts裡面有人也提過,因為觀眾通常是帶著耳機,聲音是直接很親密的跟聽仲接觸,而且不像是影片有事覺得打擾。 聽者很容易被帶入情緒,也很容易用主持人的角度去看事情。(前提是如果是以聊天方式,而不是以專業廣播的客觀口條)

我很享受透過Podcast去了解不同的人看事情的方法,而且是在看待多種不同事情的看法,可以比較全面的認識一個人。 也因為通常主持的人生活經驗或者觀點都有他們獨特的地方,所以讓我一方面學到東西,另一方面有跟同事聊天的題材。

其實呱吉,對我來說,也已經在做這件事情很久了,而我覺得這是相同的方式,去分享事情的方式。

話說,在EP0裡面提到呱吉與魏德聖在討論電影成本的觀點的片段 (opens in a new tab)在這,感謝我要征服臺南牛肉湯!!! 無私的整理直播時間戳。

而透過這樣子的方式,只要你想信這個主持人,你就可以在資訊爆炸、假新聞氾濫的時代,找到一株可以抓住的稻草。


而我也希望我自己能夠貢獻自己的視角,看事情的觀點。 就算可能最後對別人來說根本不算什麼,也沒關係。

Peace.

最後,附上EP0裡面,提到Elon最新的Neuralink (opens in a new tab) presentation,展示透過植入晶片預測豬的四肢運動的片段 (opens in a new tab)